培养孩子不是要他变成全能人 而是教会他自己成长
“养孩子”,是每个爸爸妈妈都会说的三个字,这里的“养”基本概括一下就是,给孩子创造怎样的生活环境。
就为了一个“养”字,多少爸爸妈妈辛苦的劳作着、奋斗着,就为能让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好一些。
养孩子容易吗?
很多爸爸妈妈的回答都是否定的,在他们看来,家里的什么事情都得亲自为孩子操劳。
孩子穿衣服,怕孩子穿不好,宝妈们亲自下手。
接孩子放学,怕孩子书包重,压着累,爸爸妈妈也是亲自给宝宝提着。
孩子的什么要求都得答应,不然孩子又要大哭大闹。
……
这样看来,养孩子确实挺累人的。
但是,我带孩子并非如此。
对于“养”儿子的日常状态,我总结的感受就是:很享受。
我这边儿切着菜,福林会那边儿把刚才清理的菜叶瓜皮扫进垃圾桶。
这头儿我准备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出来,那头儿福林就已经给我送来衣架。
有这样的孩子在身边儿,怎么能说“累”呢?
连朋友评价我养孩子的状态就是:“你这哪是养孩子,分明就是让孩子自己养自己呢”!
其实,爸爸妈妈“养孩子”,一味的亲力亲为,什么都不让孩子做,只让孩子享受着被养的生活,并不能让孩子真正的成长。
很多时候,爸爸妈妈需要放手让孩子们去做,那样孩子们才能更好的成长。
日常生活中,让孩子学会做家务,就是孩子的自我成长。
《少年说》里,那位妈妈教育儿子做家务的话,着实值得众多爸爸妈妈学习。
“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,你必须承担”,是给“家务”最完美的定义。
既然养孩子,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好独自生活,那为什么不提前就让孩子去学会生活?
学会做家务,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。
可是,很多爸爸妈妈就觉得,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,只要孩子学习好,家里的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,甚至不会做也没太大的关系,反正有爸爸妈妈在背后支持着。
可是,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强,缺乏生活经验,而被生活嫌弃。
远房姑姑家的姐姐,从小学习就极为优秀,年年是年级第一,姐姐也成众人眼中的骄傲。
可是,如此优秀的姐姐,在外工作的那几年,她的生活起居还需要姑姑时常照料。
学会做家务的孩子,可以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与成就感。
看到自己也能像大人一样完成某件事情,孩子的内心还是很高兴的。这也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生活中,更加笃定自己的能力,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。
孩子在做家务的同时,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,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孩子在叠衣服的时候,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手部肌肉,而拖地的动作,还会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。
所以说,孩子做家务,身体的协调性会更好一些。
同时,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,也会在反复的练习中,也会掌握一些规律,这也让孩子在面对突发问题时,养成认真分析,想好对策应对的良好行为习惯。
孩子在学会做家务的过程,就是孩子在自己“养成”自己的过程。
爸爸妈妈不要一味的用自己的方式去“养”孩子,要在养孩子的过程中,让孩子有自己的行为能力,给孩子们能“养”自己的机会。
当然,孩子要“养”自己,也是需要有独立的思想的。
因此,爸爸妈妈让孩子自己成长的另一步,就是给孩子独立的思想。
生活中,有太多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还小,什么事情都会“替”孩子决定。
亲戚家的小孩子很喜欢儿子的机器人,妈妈没询问儿子的意见,直接送人了,其实,那个机器人是妈妈送的最早的生日礼物,是儿子最珍惜的玩具。
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特长,宝妈又不淡定了,问也不问女儿,直接就给女儿报了舞蹈班,其实,女儿更喜欢画画。
如此这样的事情,爸爸妈妈往往并得不到孩子的理解,反而会招致孩子的愤慨:
“为什么都不问问我的意见,就直接为我决定一切?”
面对这样的愤恨,爸爸妈妈也是很“委屈的”:
“操心你的生活有错吗?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,怎么你反倒不知好?”
这个时候,孩子与爸爸妈妈的矛盾点就建立起来了:孩子怪爸妈擅作主张,爸妈会觉得操心太多很累人。
与其多操心还不被理解,爸爸妈妈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决定。
孩子自己做的决定,哪怕事情在意料之外,孩子也好坦然接受。
前几天,元宵节的时候,天气还是很冷的,带着福林一起外出看花灯,我建议他最好穿上厚衣服,不然一会儿会觉得很冷。
可是,一说到玩儿就开心无比的孩子,哪听得了“老人言”,我也没太强求。
终于,溜达一个小时后,福林冷得直打哆嗦,拉着我们跑回车上去了。
我提醒他:“看你我们现在这个样子,就证明你刚才的决定是错误的,所以下次,你知道怎么做了吗?”
福林吸吸鼻子,很坚定的回答,“以后我的决定一定要想好,可以考虑妈妈的意见”。
这周末去摘草莓,小家伙就问我会不会冷,我告诉他有一点儿风,接着就看到他回卧室拿了一件风衣,还略有远见的说:“以防万一再冷”。
看吧,果然是只有让孩子自己经历了,他才会记忆犹新,以后再有类似情况的发生,他也能应对自如。
养孩子的过程,虽说需要爸爸妈妈主导,但真正需要成长的还是孩子自己。
给孩子足够的发挥空间,让孩子有自己的能力和思想,那才是孩子成长的正确之路。
标签: 培养孩子